【公告】关于DNS服务器(NS)地址管理的重要公告! 详情点击查看 >
首页 > 安全技术 > 15种常见网络攻击类型及防护方法

15种常见网络攻击类型及防护方法

时间:2025-09-29 11:07:41 来源:51DNS.COM

随着网络攻击的效率与复杂性逐年提升,网络犯罪呈爆发式增长。攻击者往往瞄准企业安全策略、实践或技术中的漏洞,以盗窃、勒索、破坏等为目的发起攻击。本文整理了15种最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及其科学防护方案,帮助组织与个人构建更坚固的安全防线。

网络攻击

一、什么是网络攻击?

网络攻击指攻击者为实现恶意目的,试图未授权访问IT系统的行为。需说明的是,部分安全事件由内部人员疏忽或恶意操作导致,本文聚焦于外部人员发起的攻击类型。

 

二、15种常见网络攻击类型及缓解方法

1、恶意软件

恶意软件是执行恶意任务的应用程序,功能包括获取网络持久访问权、窃取数据、破坏系统或实施勒索。

防护措施:部署最新反恶意软件/反垃圾邮件工具;开展员工安全培训;启用强密码与多因素认证;及时更新软件补丁;遵循最小权限原则控制账户权限;监控网络异常活动。

2、网络钓鱼

攻击者通过伪装成银行、税务部门等合法机构的邮件,诱骗受害者泄露密码、信用卡信息等敏感数据。因实施简单且成功率高,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之一。

防护措施: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培训,提升识别可疑邮件、链接的能力;安装恶意网站识别插件;配合恶意软件防护体系。

3、中间人攻击(MITM)

攻击者拦截两方通信,用于监视、窃取信息或篡改对话。当前因端到端加密普及,此类攻击发生率有所下降。

防护措施:使用端到端加密协议;公共Wi-Fi环境下启用VPN;核查网站证书,确保URL以“HTTPS”开头。

4、分布式拒绝服务(DDoS)攻击

攻击者利用大量受感染设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海量流量,导致系统瘫痪。与传统DoS攻击相比,分布式攻击更难防御。

防护措施:部署下一代防火墙或IPS实时监控流量异常;采用多数据中心冗余架构;制定完善的应急响应计划;借助云服务商的网络冗余服务。

5、SQL注入

针对SQL数据库的攻击,攻击者通过未设防的HTML表单执行恶意SQL语句,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增删改查。

防护措施:Web开发中严格清理所有输入数据,验证输入格式符合预定义标准,避免直接将表单数据存入数据库。

6、零日漏洞利用

攻击者利用软件未公开的漏洞发起攻击,此时官方修复补丁尚未发布,传统防护工具难以抵御。

防护措施:部署下一代防病毒(NGAV)解决方案;及时更新软件;制定应急响应预案。

7、DNS隧道

攻击者将恶意软件嵌入DNS查询,创建防火墙难以检测的持久通信通道,获取目标系统访问权。

防护措施:使用TunnelGuard、Zscaler等专业防护工具;自动拦截恶意DNS查询;黑名单已知数据泄露目的地;实时分析DNS查询异常模式。

8、商业电子邮件攻击(BEC)

攻击者瞄准财务权限员工,通过伪造供应商邮件、制造紧迫感等方式,诱使其将资金转入攻击者账户,是财务破坏性极强的攻击类型。

防护措施:加强员工培训,识别假域名、可疑发件人;建立财务转账多重审核机制。

9、加密劫持

攻击者控制用户设备挖掘加密货币,占用网络资源却不易被察觉。

防护措施:监控所有设备CPU使用率;培训员工留意性能异常与可疑邮件。

10.驾车攻击

受害者访问被入侵或攻击者控制的网站时,自动感染恶意软件,恶意内容常隐藏在广告、横幅中。

防护措施:删除不必要浏览器插件;安装广告拦截器;禁用Java与JavaScript(根据需求调整);浏览时避免使用特权账户。

11、跨站点脚本(XSS)攻击

与SQL注入类似,攻击者通过未过滤的用户输入(如评论区)注入恶意脚本,感染其他访问者设备或窃取cookie、凭据。

防护措施:严格清理用户输入,过滤特殊字符,确保恶意脚本无法在网页渲染。

12、密码攻击

通过暴力破解、字典攻击、凭据填充等方式获取用户密码,常结合网络钓鱼实施。

防护措施:制定强密码策略并启用MFA;开展渗透测试;部署实时登录异常监控系统。

13、窃听攻击

又称“嗅探攻击”,攻击者拦截不安全网络通信以窃取数据,公共Wi-Fi环境下风险较高。

防护措施:加密静态与传输中数据;使用防火墙、VPN与反恶意软件;采用网络分段与零信任模型;部署IPS监控可疑流量。

14、人工智能驱动的攻击

利用AI驱动僵尸网络发起大规模DDoS攻击,或生成仿冒高管的音视频实施精准诈骗,具有自适应、全天候攻击特性。

防护措施:基础安全措施(密码、访问控制等)仍是核心;关注AI驱动的安全防护方案,提升动态防御能力。

15、基于物联网的攻击

物联网设备因安全机制薄弱,常被攻击者利用发起DDoS攻击或传播威胁,且设备互联性可能导致攻击扩散。

防护措施:修改设备默认设置与密码;断开闲置物联网设备;及时安装固件更新;强化设备网络隔离。

 

网络安全防护需秉持“预防为主、动态调整”的原则,结合技术手段与人员培训,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,才能有效应对不断演变的攻击威胁。

在线咨询

联系我们

提示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及相关法律的规定,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,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!
详情请查看《51DNS.COM账号实名认证公告
请未完成实名认证的用户尽快完善账户实名认证信息!
未通过实名认证的账户将无法进行正常操作,正在运行/已配置好的的产品服务不受影响,可正常生效。

去实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