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网络架构中,IP地址是服务器与外界通信的“门牌号”,但不同类型的IP在防护能力、适用场景上差异巨大。普通IP仅能满足基础通信需求,而高防IP专为抵御网络攻击设计,是保障业务抗风险能力的关键。那我们要怎么选择呢?实际上普通IP与高防IP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。
普通IP是互联网中最基础的网络地址,主要功能是实现服务器与终端设备的正常数据交互,不具备专门的攻击防护能力。无论是家庭宽带的动态IP,还是云服务器默认分配的静态IP,大多属于普通IP范畴。
它的核心特点是“轻量、基础”:仅能处理正常的业务数据传输,当遭遇网络攻击时,会直接将攻击流量导向服务器本身,一旦攻击流量超过服务器承载上限,就会导致服务器卡顿、断网,甚至彻底瘫痪。
高防IP是在普通IP基础上,叠加了专业抗攻击能力的特殊IP地址,由服务商通过“高防机房+防护集群”搭建,核心作用是拦截攻击流量、保护源服务器安全。
它的核心特点是防护优先、抗攻击强,当攻击流量来袭时,高防IP会先对流量进行筛选,将正常业务流量转发至源服务器,同时将攻击流量在高防集群中拦截、清洗,避免源服务器直接暴露在攻击之下。目前主流高防IP能抵御绝大多数中小型攻击,部分高端高防IP甚至可应对超大规模流量攻击。
1、防护能力的区别
这是二者最核心的区别。普通IP无专门防护机制,仅依赖服务器自身的基础防火墙,只能拦截少量端口扫描、简单恶意请求,面对DDoS、CC等规模化攻击时完全“不设防”;高防IP则具备多层防护体系,通常包含流量牵引、智能清洗、异常检测、黑名单拦截四重机制。
2、适用场景的区别
普通IP:适合低风险、非核心业务,如个人博客、小型企业官网、测试环境服务器等。这类业务访问量小,被攻击的概率低,基础通信需求优先于防护需求;
高防IP:适合高风险、核心业务,如电商平台、游戏服务器、金融支付系统、政企门户网站等。这类业务一旦遭遇攻击,会直接导致经济损失或声誉受损,防护需求远高于普通场景。
3、工作原理的区别
普通IP:采用“终端设备→普通IP→源服务器”的直连模式,所有数据都会直接传输到源服务器,服务器需自行处理所有流量。若攻击流量过大,服务器CPU、带宽会瞬间被占满,导致服务中断。
高防IP:采用“终端设备→高防IP→高防集群→源服务器”的转发清洗模式。首先,用户访问请求指向高防IP;其次,高防集群对流量进行检测、清洗,过滤掉攻击流量;最后,仅将正常流量通过“内网隧道”转发至源服务器。整个过程中,源服务器的真实IP被隐藏,攻击流量根本无法触达,从源头保障服务器安全。
4、成本投入的区别
普通IP:成本极低,多数情况下免费或低价附赠。云服务器厂商会为每台云服务器默认分配1个普通公网IP,无需额外付费;家庭宽带的动态普通IP更是完全免费,仅需支付宽带套餐费用;
高防IP:属于增值服务,按防护能力分级收费。防护能力越强,价格越高:基础100Gbps高防IP,月费通常在数百元;高端1Tbps高防IP,月费可能高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。部分厂商还支持“弹性付费”,即按实际攻击流量额外计费,适合攻击频率低但攻击规模大的场景。
上一篇:带宽和宽带有什么区别?
下一篇:文件服务器有哪些功能?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及相关法律的规定,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,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!
详情请查看《51DNS.COM账号实名认证公告》
请未完成实名认证的用户尽快完善账户实名认证信息!
未通过实名认证的账户将无法进行正常操作,正在运行/已配置好的的产品服务不受影响,可正常生效。